内卷国内车市的同时,车企也瞄准海外市场。7月12日,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中汽协相关人士表示:“汽车出口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汽车出口量激增下,借助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密集“出海”掘金,成为整车出口主力,同时众多跨国车企将中国作为重要生产基地,返销“抢单”。
半年增长超七成
去年汽车出口量超300万辆,今年仅上半年出口量便达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6月汽车出口量为38.2万辆,同比增长53.2%。中汽协相关人士表示:“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上半年已突破200万辆,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包括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国内多地汽车出口量与外贸额明显增长。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山东港口烟台港累计完成外贸商品车发运7.2万辆,同比增长77%;今年前5个月,广东汽车出口金额108.7亿元,同比增长3倍。今年3月,一艘滚装船靠泊山东港口烟台港准备搭载中国制造汽车“出海”的视频引发关注,#山东一港口汽车排队出海超壮观#的话题更冲上热搜。
汽车出口量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贡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同时,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统计,今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28%。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出口量的提升,电动乘用车已被外贸领域称为外贸商品“新三样”之一。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12万辆,同比增长190%,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背后,是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不断提速。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工艺加速迭代,新产品、新专利竞相涌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量,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而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自主品牌借“电”上位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提升,自主品牌也获得更多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6月自主品牌出口为24.8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比亚迪出口量达8.1万辆,同比增长10.6倍。在外界看来,自主品牌出口量的提升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新阶段,也进入新能源发展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巨大变化。”崔东树表示,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先进,因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较大空间。
随着技术和品牌被逐步认可,自主品牌也进一步拓展“出海”战略。去年8月,比亚迪公布进军德国和瑞典市场的计划,首批商用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交付;今年3月,比亚迪宣布,与英国电动汽车公司OctopusEV达成合作,未来三年内OctopusEV将向比亚迪购买5000辆电动车用于服务英国市场。除比亚迪、长城汽车外,小鹏、上汽集团、蔚来、岚图等多家车企均制定海外新能源车市场战略。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未来两三年是出海非常好的窗口期,如果不‘卷’的话,过两年可能这个机会又没了”。而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未来的发展机遇是总体大盘仍将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销国,中国车企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市场,自主品牌也正撕掉“廉价”的标签。数据显示,2018年纯电动汽车出口价格为2000美元,2020年增至1.1万美元,去年增至1.99万美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出海”不仅是向全球展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和技术实力,更是寻求增量让品牌“走出去”以提升知名度,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
跨国车企出口量增长55%
自主品牌之外,国内汽车出口提升中的另一大亮点来自跨国车企。
数据显示,今年6月,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量为4.7万辆,同比增长55%。目前,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返销生产基地,成为越来越多跨国车企的选择。
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9年1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入试点生产。该座工厂生产的车型不仅交付中国市场,也担负起海外市场的交付任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排名前十位车企中,特斯拉位列第三位,出口量达18.2万辆。
除特斯拉外,由吉利汽车与奔驰合资成立的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品牌),也在今年开启出口进程。
此外,今年4月,广汽本田宣布,由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生产的奥德赛将于下半年正式出口日本,并由本田返销到日本市场。同时,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透露,起亚将持续扩大出口业务,盐城工厂将建设成为起亚全球出口基地,计划到2026年将出口规模扩大至20万辆/年以上。
在外界看来,众多跨国车企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背后,与成本计算不无关系。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则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非凡,现在去欧洲,大家都认为未来十年看世界最前沿的动向要看中国有什么。记者刘洋刘晓梦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京辉】 分享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