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 详情

天天速读:十八少年下凉州:追寻那些远去的“证据”

2023-04-18 08:51:34 来源:凤凰网

天也晴朗,人也少年。4月17日,甘肃武威,“十八少年下凉州·与叶舟同行”大型文学寻根之旅进入第二天。

红崖山水库、瑞安堡、民勤沙漠雕塑园、凉州会盟纪念馆、雷台汉墓……十八少年们穿越历史长河,与《凉州十八拍》中那群拥有大义担当的热血少年们在凉州这片土地上交会,碰撞出不同时空的少年精神与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站:红崖山水库

镇番县东北向,环绕着一片水草茂密的板湖,续可荪按照诸葛亮发明的九宫八卦阵的样式,在一两年之内,构筑起了一座庞大的马营……

——《凉州十八拍》

叶舟在《凉州十八拍》中提到的“镇番县”,就是现在民勤的旧称。书中提到“一片水草茂密的板湖”,其实在今天民勤,也有一处养育民勤人的“湖”——红崖山水库。

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是一座以保护和改善民勤生态为主,兼顾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被称为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

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红崖山水库风姿绰约,碧波万顷,水面飞鸟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红崖山水库是民勤县唯一的水利调蓄工程,浇灌着全县六十多万亩耕地,支撑着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是沙乡人民的命脉。”随着讲解人员的解说,十八少年们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在沙漠里修建这样浩大工程的不易与艰辛。“没想到在干旱著称的地方能有这样一座人工水库,真的很意外,非常震撼!”从小在南方上学的刘昀赫,虽然如今已就读南京大学博士,可以说见多识广,但亲历后才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二站:瑞安堡

承平堡可不是一般的堡子,它堪比一座城池,一处要塞,一座囊括了几辈子家人的深宅大院,距武威城北门大概有三里路之遥。

——《凉州十八拍》

瑞安堡是《凉州十八拍》里着墨甚多的承平堡的原型。

瑞安堡建于1938年,位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西侧,占地5085平方米,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这里规模浩大,设计精巧,造工奇丽,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地主庄院,也是河西地区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整的一组民间建筑群体,对研究河西民居有重要价值。

整个庄院汇集中、西、南、北建筑风格,融军事防御、起居、游赏、园艺艺术为一体,见证了民国时期,民勤乃至西北边陲地区的民居建筑历史与一个时代的兴衰变迁。它在浩瀚的沙海星辰中演绎着时代的风雅,续写着亘古的传奇。

“小说里情节的一个重要的发生地就是承平堡,其实它的原型就是这里的瑞安堡。在47个月的写作时间里我的案头上没有放别的资料,只是在玻璃板下压着瑞安堡的结构图,现在站在这里真是感慨万端,仿佛一扭头还能看见徐惊白的身影,还能听见管家呵斥下人的声音。”说到这里,叶舟颇为感慨。

第三站:民勤沙漠雕塑公园

镇番县的妇人和娃娃们,沿着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弧形状地撒开了,一边跳脚,一边朝着天空深处呱喊,各种响器大作,炮仗齐鸣。

——《凉州十八拍》

虽然民勤近邻腾格里沙漠的地理不可改写,但是,勤劳的民勤人一直在努力,沙漠雕塑园就是证据之一。

“上午在沙漠里看见了‘大海’,下午又在沙漠里看见了当代艺术。”复旦大学博士李思莹说的“大海”,是红崖山水库,而沙漠里的当代艺术,则是指民勤沙漠雕塑园。

2018年起,民勤面向全球艺术家邀请征集沙漠雕塑创作,并将优秀作品在沙漠中展出,用艺术的形式诠释当地致力于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作品均以长期保存为目的,采用不锈钢、碳钢板、铸铁、铸铜、石材、水泥等材质,充分展现了雕塑的艺术魅力、沙漠的壮观以及民勤防沙治沙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从《飞翔的翅膀》到《梦》,132件沙漠雕塑艺术作品伫立在茫茫沙漠中,将艺术与大漠生态、文化相结合,尽情挥洒着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为古老的民勤注入了格外的活力。

第四站:凉州会盟纪念馆

“凉州会谈”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彼此换命,生死不弃,赓续到了今日,犹如长空之上的日月相依,显得愈加珍贵。

——《凉州十八拍》

微风拂过,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与周围的白塔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惊艳的春日美景图。站在白塔寺前,十八少年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七百多年前的凉州古寺,重温那次著名的“凉州会盟”。

1247年,为解决西藏归属问题,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400多年的混乱局面,白塔寺因此也成为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

如今的凉州会盟纪念馆肃穆庄重,蔚为壮观。在灵骨塔塔基四周,一片白色塔林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能够和叶舟老师《凉州十八拍》里描述的景观有具体的对应让我很激动。”中国人民大学的高翔说,“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架起了我和这里的关联,这让我特别兴奋,收获良多。”

第五站:雷台汉墓

铜马,不,这一匹被金属拘禁了良久的天马,此刻挣脱了束缚,仿佛展开了一双无形的羽翅,在空气中啸叫着、踢踏着、飞行着,精神高昂,竟毫无羁绊。

——《凉州十八拍》

雷台上下,殿宇庄严,古树参天。一幕幕独具巧思的雕琢与塑造,散发着熠熠不绝的历史风采。铜奔马也从两千多年历史的硝烟中朝着十八少年奔跑而来。

雷台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人工夯筑土台,台高约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因台上建有雷祖殿故称“雷台”,台下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世。

古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铜奔马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载体。20世纪60年代末,铜奔马被偶然发现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东汉墓葬,因其构思奇妙,造型独特,铸造精美,成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

壮观的铜车马仪仗俑、神秘的雷台汉墓、展现汉代历史的文物展厅……十八少年们徜徉于文物与诗词的艺术长廊,惊叹文物的精美,感悟武威历史的悠久。

“铜马者,天下良驹之总枢,凉州魂魄之所在。为了保卫河西大地,顾山农用了一生来守护铜马。山河在上,义无反顾,忠义二字,重若千金。”来自中山大学的李浩对《凉州十八拍》中铜奔马的书写尤为印象深刻。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夏菁

图丨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师天铭

(奔流新闻)

标签:

下一篇:
上一篇:
新华社华盛顿3月29日电(国际观察)美联储或加速加息对抗通胀引担忧新华社记者高攀 熊茂伶 许缘近期,美国联邦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夏晓伦)记者近日获悉,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定于4月20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